有一顆熱愛卡車的心
從近幾年的農村自建房趨勢來看,現代化的三層小別墅已經成為了主流,農村居民在經濟允許的條件下翻新、重建原有宅基地住房的熱情高漲,所以也推動了農村建材行業的發展,甚至有不少偏遠的鄉村地區,近兩年才開始大力修建道路。
可見農村建材市場是潛力無窮的,對此有不少圍繞著建材運輸的農用車,每天都在運輸路途中奔波,這些車子都是以散戶自主經營,所以平常都是看誰的人脈廣,誰的貨源就多一些,不少賣水泥、砂石的店主都會自己購買一臺小自卸送送貨、跑跑短途。
● 水泥卸工,面臨后繼無人的危機
在水泥運輸方面,離不開卸水泥的卸工,十年前卸水泥的工人都是正當壯年,一般2-3個人為一組,最多的時候一晚上要卸50-60噸的水泥,以一噸20包來算,袋裝水泥的卸車工人,確實是夠辛苦的,這份工作也不是常人能接受的了的。
而十年后的今天,水泥卸工的年齡也朝著老齡化發展,年輕卸工已經難尋蹤影,也可以看出當代的年輕人不愿再從事如此勞累的工作,長期吸附水泥粉塵對身體也有極大的危害,所以每噸水泥的卸車費也從原來的10塊漲到12-13塊不等。
目前的卸工群體都是以40多歲的70后為主,十年前是壯年,十年后就慢慢的步入中老年,力道也大不如從前,卸車的時間也被延長了,之前3個人卸18噸的水泥只需要一個小時多點,而現在卻要兩個小時,中途休息的時長、次數也更多了。
也有不少有遠見的卸工,發現了農村地區的建材運輸需求,所以考了駕駛證之后便兼職跑運輸,在有必要的時候就幫忙卸一下水泥賺一下外快,很好的利用了自己的人際關系,掙一份運費的同時還掙了卸車費,有時候從掛車上盤車到自己的車上,再送到目的地直接卸車。
有不少客戶都是看中了他們這一點,簡稱“一條龍”服務,不僅時效快,不會耽誤事,而且熟人合作也不需要擔心被坑被宰的風險,但以當下的情況看,這一群體的主要勞動力就定格在了80后,未來的接班人群,90后年輕人群體寥寥無幾。
● 白手起家,從無到有
老張與老劉(化名)是一組卸工搭檔,據他們介紹從十年前就一起做搬運到現在,也算是好兄弟了,平常干完活都會一起坐著喝兩口小酒,打打牌、聊聊天,他們兩個人就負責為附近幾個村拉水泥、砂石等建材,只要客戶有需求,即使是半夜打電話也會隨叫隨到。
正是這么好的服務,正好迎合了很多從福建北部拉水泥下來的半掛車,裝完車之后已經是半夜,高速跑過來南部就差不多是凌晨四五點,這時候老張與老劉兩搭檔都會起個大早開上自己的龍江小自卸車,先根據客戶的用水泥需求,一一的進行配送。
很多農村地區的澆筑混凝土板時間都很早,一般早上五六點就開工,所以水泥的供應不能斷,如果房子有儲存袋裝水泥的位置,大家都會提前一天備好放著,如果沒有的話,則需要多喊幾臺車拉過來,大半掛車進不來的地方,單橋小自卸車來解決。
跟老張與老劉閑聊的時候,帶著地域的口音,普通話又不是很流暢,所以很多話都聽的似懂非懂,不過還是了解到了他們的艱辛,從結婚時的一無所有,連請客吃飯的錢都是借的,家里蓋房子的時候欠了十幾萬,也是靠著一袋水泥扛下來還的。
現在把家里的小孩都供讀完了大學,又一個大難題也困擾著他倆,就是婚姻大事,作為父輩肯定要出點錢的了,加上現在的90后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的又很多,如果老一輩的不努力點干,年輕人又不足以扛起家庭的重擔,還得依靠著老人家幫托。
所以勤勞的老哥倆只要有活干都是不推脫的,卸完車還會幫買家拉蓋好篷布再走,在當地有著不錯的好聲譽,可見房子、車子、小孩,還有自己的養老存款,這幾大重擔都落在了自己身上,依靠著每噸12塊的卸車費與一趟數百元不等的運費來湊齊。
● 三龍龍江,農民好幫手
老張與老劉各自都有一臺三龍龍江自卸車 ,這個是七年前一起購買的,之所以會選擇三龍龍江這個品牌,還得從品牌效應上講了,據介紹他們原來買車的時候并不了解車子,所以買什么車也不懂,是看著當地比較多人買,問了修車店之后才做的選擇。
三龍龍江品牌在福建地區的農用車中是算名氣比較大了,出產自福建漳州,于它同為漳州出品的農用車品牌還有平和龍溪,二者的產品力相差不大,但不少用戶都覺得農用車還得平和龍溪更好一些,主要體現在駕駛室的做工與舒適性上,動力方面則是不分高低的。
老張的車子搭載的是玉柴4102中冷增壓發動機,匹配5速手動變速箱,145的后橋,玉柴的發動機在小自卸車上是很常見的,算是保養便宜、經久耐用的平民產品,只不過車齡大了之后,在夏天重車爬山路,如果跑的遠的話會水溫高,所以老張考慮加一個發動機噴水來降溫。
從外觀方面上看,這臺車雖然用了七年之久,但是還算保持的比較新的,作為拉水泥的車子,在雨季的時候拉完水泥如果沒有及時洗,在車廂上就會結上薄薄的水泥層,一有空老張就會拿著自家門口的水管洗一洗這臺老伙計。
同時在內飾方面保養的也比較干凈整潔,每次裝完車都沒有時間換衣服,都是直接穿著滿是水泥粉的衣服坐在椅子上,每天收工回去都要拿毛巾拍一拍,簡單擦一擦,不然時間久了內飾都會被水泥粉覆蓋,盡量把車子整干凈點,坐著開車的時候也比較舒服。
可見早年三龍龍江的內飾還是很簡單的,以前的車子沒有什么高科技的配置,所以電子故障也很少,有的話也是硬件配置上的問題,比如說底盤、三大件的毛病,像內飾異響、駕駛室漏風這些都不是大問題,不過這個價位、級別的車子只要耐用就好了,對舒適性也沒有什么大要求。
● 總結
還是那句話,無論車子的品牌“三六九等”,只要能掙錢的就是好車,相比那些奢華的進口車來說,反而這些樸素無華的地方品牌更耀眼,因為它們更懂農村用戶的需求,就好像三龍龍江來說,在閩南地區的農村地區四處可見,它很好的用銷量來證明了市場需求,也默默幫助著無數個像老張與老劉這樣的用戶,伴著他們走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。(文/卡家號:Truck)